成年後我們都有自己的生活,自己的圈子,讀大學、工作、拍拖已佔了生活中的大部份時間。爸媽的一聲:「今晚回來吃飯嗎?」,收到的回應總是「不了」、「我約了朋友」這些,到底是我們真的忘記了家中的溫柔,還是換了一個方式,默默地愛?出身於亞洲,在傳統的家庭觀念和西方個人主義間,我們又該如何選擇?

Photo from Unsplash

在大學住了宿舍4年,兩星期才回家一次,太多事情習慣了自己計劃。而20 幾歲的我們常常往外跑,並不代表我們不愛家人,只是在這個階段裡我們有提升事業與自我的各種「壓力」,而很多時候若想為自己創造有價值的事物,必須向「外」探詢。傳統父母習慣時時掌控孩子的日程表,突然的變化當然會使他們不習慣。我們會抱怨他不明白,也不想多作解釋,一直固執地堅信,到我做出了成績的時候,爸媽自然會懂。

  • 情人節甜蜜首選!Sudio N2 Pro及E3旗艦級耳機 享受音樂無干擾

  • Photo from Unsplash

    其實,長大之後我們對人生的追求與野心也變大了,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我們必須親自去體驗才能從中獲得靈感與成長,而父母在很多方面能理解或幫助我們的能力其實十分有限。

    我們一方面接受了西方的教育,成天對 IG 上的美照心生嚮往,總認為人應該獨立、追求自己要的人生,但一方面我們也不可避免地承襲了亞洲家庭的傳統,可能經濟上還是部分仰賴著父母,可能對獨立思考與個人主義根本一知半解,導致我們老是在「個人利益」與「家庭情感」之間掙扎,認為什麼事情都照自己的意思做,好像太自私了。

    Photo from Unsplash

     

    面對父母,除了敞開心房的溝通外,還需要持之以恆的耐心與抗壓力。我們必須明白,父母與我們會存在代溝,不能以己度人,在希望得到他們體諒之前,倒不如我們先嘗試代入他們。父母總想孩子有最好的生活,他們想以自己的經歷來警戒我們,但其實有些經歷,必須自己跌過痛過才有深體會。所以,我們可以保持健康的距離,把眼前的時間專注在雙方都能享受的事情上,創造快樂回憶為目標,其實也是個好的方法。

     

    Text by GirlsMood

     

    Follow GirlsMood 女生感覺Telegram頻道獲得更多資訊 :  
    http://bit.ly/2TCwwbF

    Subscribe GirlsMood 女生感覺Youtube channel緊貼我們的資訊:
    http://bit.ly/2LZfuSu

    Subscribe GirlsMood 女生感覺 Twitter:
    http://bit.ly/2k6Z2p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