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兩天把《忘形水 (The Shape of Water) 》看了一遍,網上有影評說當中的橋段老套,但我卻認為有一種莫名的真實和心痛。這是一套為被歧視的小眾發聲的作品,同性戀者、黑人、殘障每個角色的建立也別具意義。女主角是一名啞巴,而男主角則是一個「 水怪人」。
女主角為啞巴的設定非常重要,一方面代表她的聲音無法被普通人聽得見,另一方面,當然代表她與水怪人的溝通主要是靠心領神會。戲中爆炸力最強勁的一幕,也是看得我最心痛的,就是女主角要求她的鄰居兼好友幫忙在實驗室救出水怪人,在過程中她極力掙扎,不斷希望鄰居聆聽到自己的聲音,更希望有人能成全他們,接受「不被接受的愛情」,在這套戲中真正感受到,沒有人可以界定愛情,但誰都有權愛。其實不只是「誰」,是「任何生物」都有權愛。
《忘形水》看似奇幻,其實最腳踏實地。開場時,用了不少篇幅繪畫女主角自瀆的過程,寂寞難耐。然後,她遇見半人半魚的生物,無言無語,卻無阻溝通,仿佛在整個地球只能夠找到唯一一個心靈互通的對象。現實是有很多人產生情愫後也選擇當無事發生的,怕被閒話,怕被標籤,習慣了世俗灌輸的價值觀,而忽略了真正的內心感受。偏偏,這位最應該聽教聽話忍氣吞聲的低下階層,卻懂得勇於追尋愛情,愛到不惜犧牲一切,樂於同生共死,「敢愛」不但在當中的時代,在現代也很難做到。
“When he looks at me, the way he looks at me… He does not know how I am incomplete. He sees me, for what I am.”
Text by GirlsMood